走进安徽省马鞍山市花山区,垂直行业AI大模型训练算力中心的服务器指示灯不停闪烁。近年来,该市通过构建“算力+算法+数据”产业生态、培育创新主体、深化产学研融合,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新质生产力发展之路。
“就像水电煤一样,算力正成为区域发展的新型基础设施。”安徽长江数智云计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负责人表示,自首批服务器点亮以来,已支撑起智慧金融、智能制造等领域的百余个应用场景,同时可满足长三角地区企业碎片化、弹性化的算力需求。
在政务领域,依托算力集群研发的政务大模型正在测试中。通过自然语言处理技术,该系统能理解诸如“我想开餐馆”等模糊诉求,自动关联证照办理、消防验收等流程,将传统咨询的流转周期压缩至即时响应。“这不是简单的智能客服,而是政务服务流程再造。”项目研发团队说。
2024年,《花山区加快推进人工智能产业链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》出台,明确人工智能产业政策,抢抓人工智能企业招引先机。制定政府公共数据资源开放清单,在保证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的前提下,依法依规面向人工智能企业有序共享开放政府数据。如今,马鞍山花山区已集聚了一批人工智能企业及关联企业,从城市政务大模型,到情绪健康监测AI大模型研发,不同赛道企业在此形成协同创新网络。
在马鞍山,科技创新不是实验室里的“孤岛”。安徽工业大学硕士研究所企业导师李智虎的创业故事,正是“政产学研金服用”生态的生动注脚。这位带着“智能控温杯”专利起步的创业者,经过多年深耕,研发出可将工业余热利用率提升40%的超高温热泵系统。
“高校提供理论支撑,企业破解应用难题,这种双向赋能让创新效率倍增。”李智虎介绍,他的团队中半数成员来自校企联合培养项目,技术成果已为当地企业年节约标煤超20万吨。目前,李智虎带领团队也通过人工智能研制更加智能化的超高温热泵系统。
发展新质生产力,既要仰望星空布局未来产业,也要脚踏实地改造传统行业。站在马鞍山软件园的观景平台远眺,算力中心、研发基地、孵化器构成的创新综合体蔚为壮观。
如今,马鞍山正通过“智改数转”行动,推动人工智能在智能制造、绿色能源等领域的深度融合。
声明:本网转发此文,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资讯信息,所渉内容不构成投资、建议消费。文章内容如有疑问,请与有关方核实,文章观点非本网站观点,仅供读者参考。
据美国媒体5月29日报道,德国太阳能发电能力27日创纪录。总部位...
无论产品盈亏,投资者都要付管理费,这样的银行理财固定收费模式正在...
,微软公司近日公布了一项名为“Intelligentkeyboa...
近日,据外媒报道,菲仕兰在荷兰开设了一家生产乳铁蛋白的新工厂来满...
4月28日晚,格力电器发布2022年报及2023年一季报。202...
汉DM-i冠军版也好,汉DM-p战神版也罢,都将领衔中国品牌完成...